本网讯(叶鑫)10月29日下午,“天桥诗词村建设座谈会”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天桥村宋小湾组举行,来宾和村民们一道畅叙诗文词赋、历史现实,共同描绘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本次活动由潢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潢川县作家协会、大别山农民书画协会、潢川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和天桥村村委会联合主办。为了体现乡村元素,凸显乡愁乡韵,座谈会选择在天桥村宋小湾组一户农家小院前举行,盛放的红色鸡冠花和黄色秋菊烘托出座谈会的热情与温暖。
座谈会由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宣传大使、文化与健康乡建推动者叶榄和天桥村支部书记徐祖东主持,与会作家诗人刘忠全、王定众、陈讲一、刘振芳、刘新奎、张墨龙等朗诵了当日上午在潢川县文联主席王道成和潢川县作协主冯玥瑛带领下采风时所创作的关于天桥的诗词,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让村民们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坚定了大家建设好天桥诗词村的信心。大别山农民书画协会王刚、刘嘉勇、余守琴也应邀参加了活动。
天桥诗词村策划、气候大学发起人叶榄表示,天桥诗词村建设是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是继黄寺岗镇高店画村、魏岗乡高楼和字村、踅孜镇淮河印村之后的又一文化举措,实现了诗字画印的全覆盖,对于探索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潢川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县文联、县作协的统筹下,在双柳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定能够成为豫南地区乡村振兴的品牌。
“感谢各位领导、作家、诗人到俺们天桥宋小湾,作为一个农民,我第一次听到诗人写天桥和安陂古城的诗,很受教育,我一定响应村里的号召,为天桥诗词村建设出份力。”七十多岁的村民宋大爷拄着拐杖激动地说。
相关链接:
《潢川文联、作协10月29日天桥采风诗词选》
天桥秋情
文/王道成
天桥山水尽妖娆,
桂卉飘香涌浪潮。
才子佳人竞风采,
诗情一引上云霄。
诗意天桥
文/王道成
天桥沃野景清新,
别墅掩藏奇木榛。
月季盛开含笑意,
悠闲水鸟快怡身。
柳枝招手迎宾客,
丹桂飘香沁腹神。
雅士挥毫齐泼墨,
骚人助力颂吟频。
王道成: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作协副主席、潢川县文联主席。
《赞天桥》
半壁心空
(一)
山清水秀风景好,人杰地灵气象新。
安陂古国今犹在,天上之桥传美名。
(二)
精准扶贫走前列,乡村振兴排头名。
白露河畔留倩影,大别山下出彩虹。
半壁心空:原名冯玥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信阳市作协副秘书长,市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潢川县作协主席。
赞美诗词村
文/刘忠全
天桥百姓不寻常,
培育人才志气扬。
致富途中勤动脑,
乡村振兴写诗行。
秋访天桥村
文/刘忠全
雅士邀来赋丽桥,
耳闻目睹现妖娆。
安陂古迹今犹在,
潜隐资源有美姣。
刘忠全:网名“润物无声”,中华诗词学会、信阳市诗词学会会员、潢川县老年诗词研究会执行会长。
拜访天桥村
文/陈讲一
盼游胜地已多时,拂晓前行惟恐迟。
闻道乡间皆妙句,还因丹桂缀新诗。
丹桂飘香
文/陈讲一
小路弯弯日半斜,随风馥郁透篱笆。
此时忆起童年趣,错认黄金挂树丫。
行香子·天桥村丰庆农业
文/陈讲一
别墅连村。乡路通城。
更有那、阡陌纵横。
荷塘万亩,茶树千倾。
看长天远,小桥近,碧波清。
重重似画,年年如此。
论潢川,农业精英。
丰庆实体,岂是虚名。
凭雄心在,仗科技,向前行。
长。
陈讲一 :网名,大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潢川鹏升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天桥村感怀
文/王定众
站在天桥望碧波,
河流宛转感怀多。
当年激战硝烟地,
且看今朝花满坡。
访天桥村
文/王定众
天桥村里诉情衷,
远眺田园稻菽空。
两委兴农带新路,
药材富户漾春风。
王定众: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田园诗人,《光州文艺》副主编,《花乡》编辑,潢川诗歌学会会长。
美天桥
文/刘新奎
穹宇架飞虹,
牵牛会七巧。
桃源何处藏,
白露河边找。
再访天桥村
文/刘新奎
枫红桂馥映秋阳,
作协文联创续章。
座座楼房临道立,
条条马路富山乡。
安陂遗迹今犹在,
白露河流万古长。
开发旅游谋幸福,
人民大步迈康庄。
刘新奎:地方企业高管40年,诗词爱好者。光州老年诗词学会会员,信阳市作协会员。
赞天桥诗词村创建座谈会
文/张墨龙
天桥村里喜洋洋,
父老乡亲聚一堂。
文旅双开红色地,
诗词倡导上提纲。
天桥诗赞
文/张墨龙
秋桂金花十月香,
文联作协访丽乡。
天桥创建诗词会,
国粹传承要发扬。
老乐闲来敲韵句,
垂髫听祖唱调昂。
山灵水秀忙随和,
林鸟飙歌荡满庄。
张墨龙: 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五律·世外桃源
文/刘振芳
世外桃源绘,陶公作序篇。
干戈起秦乱,魏晋逸何年。
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
今朝无冻馁,党泽大如天。
五律·采风天桥
文/刘振芳
秋韵洇空碧,采风基地邀。
江流绕芳甸,紫蓼映芦苕。
古国湮丛迹,新村桂馥飘。
初心萦百姓,哪惧路途遥。
刘振芳:网名,杜鹃芳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龙风文学院院长。
相关活动:诗词上墙,文化入户
为打造天桥诗词村,探索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路径,近日,由潢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潢川县作家协会、大别山农民书画协会、潢川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和天桥村村委会联合主办的"诗词上墙,文化入户"系列活动在潢川县双柳树镇天桥村宋小湾组举行。
连日来,大别山农民书画协会王刚、胡建国、刘嘉勇、刘三强、李正恩、罗正中、杨照泉、杨先贵、黄昌宏、余守琴等十余位成员在潢川县文联的统筹安排下,在宋小湾的墙面上挥毫泼墨,写下了大量潢川籍诗人呤咏天桥村和安陂古城的诗歌作品,让乡村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化艺术气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即养了眼,又养了心。
"自从天桥诗词村启动以来,潢川县文联主席王道成、作协主席冯玥瑛多次带领作家、诗人和书画家到天桥采风、墙绘,大家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建设好天桥诗词村,策划好天桥安陂诗会,做好乡村旅游,写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天桥村支部书记徐祖东表示。(叶榄)